我的孩子有多聰明?
史上其中一位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講過:「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假若你以爬樹的能力去評價一條魚,那麽魚一生只會相信自己是條大笨魚。」
如果我們應用愛因斯坦的理論,以數學程式去量度莎士比亞的能力、以雄辯的能力去看貝多芬、以歌唱的技巧去看米高安捷盧,結果這些名人都會變得平庸甚至不堪。然而,他們的專才和突出之處卻在文學、音樂和藝術方面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一個出色的作家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同樣一位專業運動員的法律知識一般也很有限。同樣,一個數理不精而無法在標準考試取得高分的孩子並非等同他的智商低,這極可能是他的能力和天份在別的地方。當這孩子被放於合適的位置,他是可以閃耀於人前的。
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多元智能理論的始祖侯活干拿 (Howard Gardner)曾講過,「重要不是你有多聰明,而是你那些地方聰明」,因此,父母與其問「我的孩子有多聰明?」不如問「我的孩子在那些地方聰明呢?」
關鍵一:認清你的孩子是獨特的個體
我們很容易像一般人,傾向以比較和某些準則來衡量成功。同樣,作父母也很容易以學業成績來量度子女是否聰明。當孩子比同學取得較低的分數時,我們會馬上懷疑孩子是否笨拙和不如人。事實上,雖然考試對個人的智商和能力提供了一定的指標,並非所有的智慧和才能都可反映在考試的成績上。
根據干拿(Gardner),一個人的智慧有八方面。大多數孩子都擁有獨特的智慧組合,因此我們無法以單一的標準來量度智慧。畢竟,我們怎可以將蘋果和橙、或楊桃和棗來作比較?
若我們能把焦點放在孩子的天賦才能,我們其實同時是按他們獨特的能力來鼓勵他們邁向成功。
關鍵二:了解你的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
作為一位婚姻家庭治療師,葉顏瑋茵博士認為「孩子若能以自己的學習模式來學習,是最為有效的。父母該為孩子製造有利於他們温習的家居環境。」例如,有些孩子需要背景音樂來提升專注力和學習效率,但父母本人可能會覺得音樂令人分心,因此為求令孩子專心,便把音樂關掉,這一來反而無法為孩子提供最理想的學習環境。
關鍵三:建立孩子的自信
幫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像,令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其實比為孩子提供優質教育更為重要。我們如何鼓勵孩子學習對他們自我形像的建立影響很大。如果我們在不斷傳遞一個信息:「除非你拿到A+的成績,否則你永遠都不夠好」,這樣任何的不完美都變成了失敗。若我們告訴孩子其實他們十分聰明,他們是會相信的。自信和正面的自我形像對孩子日後克服挑戰和邁向成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在迪士尼電影「花木蘭」裡,當將軍要求皇帝向他下拜時,皇帝的回應是「任憑狂風呼嘯,山嶺也總不低頭」。同樣,我們也渴望孩子有抵禦危難的韌力,像山一般,於風雨漂搖的日子仍能屹立不倒。
怎樣栽培孩子成功?
邁向成功有很多不同的渠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份,能認清孩子的所長是栽培孩子成功的起始點。
我們明白個人的成就其實有許多方面,因此活現潛能的目標,是協助孩子確定自己的潛質,配合他們個人的學習風格,並裝備家長從旁栽培孩子成功。
可致電626-810-5200預約有關服務。
作者:Christine 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