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習慣過二人世界的夫婦,當小生命誕生時,難免會變得措手不及。家庭成長帶來喜樂的同時,亦引進了挑戰和成長的機會。盼望以下七點專家意見能給轉型中的家庭帶來一些成長目標:

1. 安全環境助成長

根據埃里克森的孩童社交發展理論,一歲以內的兒童成長目標是要建立信任。初生嬰兒完全倚賴照料者的養育,父母自然是最理想的照料者,否則也必須尋找穩定可靠的人選,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2. 用心經營夫妻情

不少研究指出,隨著子女的來臨,婚姻關係會有一定程度的逆轉,這是初為人父母不容忽視的,不要讓照顧新生嬰兒的擔子,淹沒了自己的需要和夫妻情。

3. 親子關係要緊密

父母日後對孩子能有多少的影響力乃視乎親子關係有多緊密; 親子關係越是親密,小孩越能肯定被愛,且會願意聽從父母與模仿他們的言行。

4. 三代同堂樂融融

延伸家庭和祖父母的支援是亞裔家庭成長的一大優勢,但同時當長輩過份介入小家庭中,亦可造成夫妻不和。為免兩代間在子女教養上出現分歧甚至矛盾,小夫妻在長輩參與一事上須定立界線,把期望或需要幫助與否的範圍清楚界定,這有助保持兩代甚至三代的和諧關係。

5. 保持「彈性」、「適應力」

Forma Walsh 教授曾指出 (2006) ,家庭在成長的歷程中定會遇上艱巨的挑戰,作為父母的必須具足夠的「彈性」和「適應力」,才能處變不驚。Walsh教授認為這一代的父母在角色分配上可更彈性處理,毋須堅守男主外、女主內的原則,反應按個別情況、性格和資源來調配。

6. 家庭傳統需建立

家庭傳統乃建立家庭的重要原素。在忙碌生活中,如能加插既有趣又富意義的活動如外出渡假、一起上教堂、甚至探訪親友或上圖書館等,都有助凝聚家庭關係,促進家庭穩定和成長。

7. 人際網絡要維持

當父母並非簡單的任務,能夠得到周邊家人朋友和教會的支持、鼓勵、甚至代勞,擔子自然變得輕省,因此不要忽視人際網絡支援的重要性。

本文節錄自活現家庭雜誌2012年5月第4期

活現機構定期舉辦家庭和親子講座,幫助家庭和個人建立鞏固健康的關係,來育養下一代。有關我們事工和活動的詳情,請瀏覽活現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