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年輕一代守望

「活現」的成立和發展,從來離不開鞏固年輕人的信仰,讓我們的下一代在這個人本主義高漲的社會,仍能跟隨基督。「活現」往往被看成為家庭或兩代事工,其實這正正反映了我們的理念和體會:青少年的需要,背後是整個家庭的需要;要服侍年輕人,就意味著我們對家庭事工整體的承擔。

青年事工之難

「活現」多年來一直堅持為青年信徒主辦信仰研討會,幫助他們反省和活出信仰。可惜近年有不少中小型華人教會,向我們透露教會的青少年人數不斷下降,根本沒有少年團契可以參與我們的信仰研討會,這現況叫人難過又焦急。能維持青少年事工的教會,從當中前線青年工作者或家長的口中,也體會兩代間由文化和期望差異所帶來的潛在張力:

1. 角色和期望的差異:

由於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有部份第一代移民家長,在管教、培育兒女時,感到無能為力,因此期望把教好兒女的責任全交在青年工作者手裡;有些家長更不抱有任何期望,把教會青少年事工只看成是托兒服務,方便他們參加成人聚會。可是,青少年工作者大多看自己的角色為屬靈領䄂,並非孩子的家長。他們期望以大哥哥、大姐姐的形象,來陪伴孩子同行,追求認識神,而不是要負責管教孩子的行為。另有些信徒家長,看重學業成績過於兒女的屬靈生命,在功課考試的壓力下,甚至鼓勵兒女減少教會活動,這也令不少青少年工作者感到灰心。

2.差異帶來互信的障礙﹕

正因上述的差異,容易造成青少年工作者與家長之間的隔膜。再者,基於人手的短缺,有時家長也需要幫忙、加入青少年事工團隊。青年工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長的亞裔青年人,處於領導的位置,面對長輩級的同工,有些會顯得信心不足、有些會感到得不到足夠的尊重。有部份家長會擔憂年輕的青少年工作者人生練歷不足,在指導孩子的方向上,彼此存在不同的理念,影響團隊中的互信和合作。

張力下尋求出路

我們看見不同教會在這種種困難和張力下嘗試尋找出路。近期我們訪問了一間教會,便以家長為青少年事工團隊的核心(詳見下一篇文章),讓家長成為孩子的屬靈導師﹔有的教會把青少年事工和家庭事工合併運作,使前者成為後者的其中一環;也有教會,當主任牧師退休時,讓第二代較年輕的牧者,接任成為主任牧師,傳承下一代的牧養。我們相信這些嘗試,多少仍存著挑戰,但我們感恩的是:這些教會明顯看到了青少年事工,不應只是教會獨立的一個部門。青少年的牧養,與家庭的牧養,以至整體教會的事工,並不能分割。

堅守建立、牧養家庭的角色

活現機構在2019年,會持守服侍教會、社區和家庭的崗位,繼續與教會配搭,提供親子、文化、心靈的培育,也透過網上的部落格、視頻和課程,提供文字和影音教育。

從2017年起,我們逐步推出「活現生命規劃」課程,按著不同需要,設計合適的心靈教育,幫助成年人和青少年全人成長。今年更會致力推出一些可供教會主日學和小組使用的相關材料,期望這方面的服侍可做得更深更廣。

守望與盼望

在2017年,我們啟動了一個家長為兒女禱告的運動 – 父母心祈禱。禱告的內容,已編輯成小冊子,供教會團契、小組和家長個別使用,可登入http://presencequotient.org/zh-hant/store/ 免費下載。

今年我們期望把為兒女的禱告,擴闊至為年輕一代整體守望,包括為教會青少年事工和青年工作者禱告。另外,我們也鼓勵青少年人學習為父母禱告,實踐跨代彼此服侍。

未來,為年輕一代守望仍是活現的事工重點。牧養青少年的挑戰雖然不少,但我們深信在主裡仍滿有盼望。邀請您與我們一同舉起禱告的手,向上帝呼求,在祂沒有難成的事。

葉顔瑋茵博士 
活現創辦人和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