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藹麗

疫情嚴重,一波接一波,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封了關,限制旅遊。去年的三月和五月,原本我已安排好與兒子和女兒的亞洲之行,也被迫取消,最遺憾是這本來是他們的大學畢業旅行,但無法實現了。

為解被困之愁,社會上產生了居家旅遊(staycation)的概念,即留在原居地進行休閒活動,或住在家裡,卻安排不同的日間旅程(day trips),所以遠足成了不少人的所好和日常。居家旅遊也開拓了我們的眼光,開始注意和留心身邊美好的風景和事物。

我自己喜歡外遊,大多是尋找寧靜和空間,貼近自己的心靈﹔ 也愛靠近大自然,親近造物主,體會創造的奇妙。原來留在家裡,這些目的也可以達成的。疫情下生活雖不減忙碌,但為了保持一定的運動,我們還是堅持一天出去兩次遛狗。這一來,卻發現了過去從未發現周遭的景緻。記得有一次經過一棵大松樹,看見一些好大的虎紋蝴蝶,翅膀張開,有六到八吋長,十分驚豔。去年入秋以後,我常想望找些好地方欣賞紅葉,慕名去過河濱縣的蘋果園,也只見一些疏落的黃葉。誰知一天在後園抬頭一看,眼前就是一棵完全發紅了的楓樹,是隔壁鄰居的樹,驀然發現美景就在咫尺。

最近讀到一位部落客的文章,她說:「在人生的旅程中,無論你遇見了什麼、經歷了什麼,只要有過曾讓你留戀的風景,哪怕只是一時半刻也能在記憶的播放帶中留下美麗的想念。」1  是的,過去的旅程其實有很多令人想念的風景和片斷,很值得我們細味,好好凝聚這些回憶。年初時我種的小蝴蝶蘭開花了,看著盛開的花兒,令我想起一年前在東京新宿御苑溫室裡所見的蘭花。這是我第一次遊日本,有不少難忘的經歷。享受回憶之餘,也在想,身處之地雖然不同,但花依然美麗,仍是出於造物主的巧手,怎能教人不發出讚歎。

每個人外遊都有自己獨特的目的,有人尋找風景、有人想感受異地風情與文化、有人要享受各處美食、有人只在乎把臂同遊的樂趣、也有人單單渴慕離開忙碌的日常而尋回自己。不管怎樣,目的往往比實際行程來得更重要。細心想,這些目的在疫情下是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的。創意找出在家若在途的選擇,可以幫助我們回到人生的最基本,明白自己此刻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保羅在聖經裡講得好﹕「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4:12。但願我們在平凡的日子,在不平靜的疫情下﹔ 日後不論在家中、在途上,都能掌握吸取心靈養分的祕訣。

註:1. Jennies Chen:〈三天二夜 台東在地這樣玩〉,《JENNIES – 自在生活》(2021年)。取自 https://jennieschen.pixnet.net/blog/archives/20210115,2021-01-15 讀取。


活現是一個關注家庭和青年人的機構,幫助他們以基督徒的價值觀融入每天的生活裡。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quotient.org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