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爸爸年老時 – 「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爸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男人,很盡責照顧家庭的經濟需要, 早出晚歸, 從不抱怨, 生活檢點, 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可是由於他早出晚歸, 我們很少見面, 加上他不懂與我們溝通, 見面時只有批評和責駡, 因此我們做兒女的很享受他不在家的時間……
爸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男人,很盡責照顧家庭的經濟需要, 早出晚歸, 從不抱怨, 生活檢點, 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可是由於他早出晚歸, 我們很少見面, 加上他不懂與我們溝通, 見面時只有批評和責駡, 因此我們做兒女的很享受他不在家的時間……
佳節是親朋好友歡聚的美好時光,但歡笑背後卻可隱藏著人心靈的不安和孤單,甚至成為人際關係容易受傷的時候。葉博士給我們四方面的提醒,盼望可以增加佳節時人際間的温暖度,讓我們能擁有一個難忘溫暖的佳節。
神所造的每個人都很獨特,即使是兄弟姊妹,個性都可能截然不同。但無論個性如何,孩子跟成年人同樣需要被了解。我常問自己:我怎能多了解我的孩子呢?參加了葉顔瑋茵博士的親職講座之後,讓我更掌握了解孩子内心需要的方法和步驟······
老人家常說孩子多抱會寵壞,有些專家卻說多抱心理更健康,究竟孩子該抱嗎?這是新手父母常遇到的問題。時常聽別人說依附關係(attachment)很重要,究竟什麼是「依附關係」?
孩子的憤怒為何總發在媽媽身上?這可能是因為媽媽經常照顧他們,總能體諒,但當媽媽的就會因此受到傷害。當母親得不到孩子的欣賞時,怎麼辦呢?當面對子女的負面情緒與互動時,媽媽們是否束手無策?葉顏瑋茵博士幫助您了解彼此的內心世界,點出三方面幫助母親們面對此困局,使您的親子關係更健康、更親密。
疫情嚴重,一波接一波,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封了關,限制旅遊。去年的三月和五月,原本我已安排好與兒子和女兒的亞洲之行,也被迫取消… 不管怎樣,目的往往比實際行程來得更重要。細心想,這些目的在疫情下是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的。創意找出在家若在途的選擇,可以幫助我們回到人生的最基本,明白自己此刻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疫情爆發已足有一年,不管是喜歡或是無奈,我們都建立了一套新的生活模式,習慣了一種新的日常… 疫情限制了人的相聚,卻限制不了一顆顆相愛、互相扶持的心,這些美味共享的日子,為我們締造出令人回味無窮的經歷,成為此刻滋養我們心靈的養分。
在本文的上半部分, 我們探討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有關網絡成癮的問題,亦為家長提供了網絡成癮的徵狀和成因,使家長能評估自己或孩子有否網絡成癮。今天,在本文的下半部分,我們將看看網癮對身體的直接影響,並如何保護孩子,預防他們落入網絡成癮。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社交距離和居家令,導致我們越來越依賴科技。不論是父母或孩子都需借助屏幕和互聯網來完成不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當上網成爲大多數人的習慣和指定動作時,久而久之,上網很可能會成為一些人無法擺脫的心癮。
現代人生活本來就充滿壓力,疫情帶來的一切轉變,令不少人的壓力進一步提升。生命規劃,是探索人生每一步該走的路、找出生命的藍圖的一個過程。我們深信,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社會裡,這也是尋找自我、生命心靈得以滋潤和成長的途徑…… 透過一次專訪,劉慈謙博士與我們分享生命規劃與心靈健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