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

110 of 49 items

自家教育信心之旅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by Presence Quotient

疫情爆發以來,因應網課的實行和活動的減少,父母在家兼任爸媽老師的需要明顯大增。有些家庭也乾脆轉為自家教學,除了減低孩子在校染疫的風險,也能避免孩子因疫情的限制而令學習受到障礙和虧損。自家教學可行嗎﹖有何苦與樂呢﹖願您從 Stephane 的分享可以得到啟發(註﹕Stephane 的兩個兒子目前都已完成大學階段)。

經營親密關係的心態轉化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by Presence Quotient

我常常問自己,哪些人與我有親密關係? 哪些人是我想建立親密關係的? 我思前想後,覺得還是家人的關係是最親密。好朋友在我的生命中固然重要,但朋友的親密度隨著時間流轉、地域距離的分隔,是會改變的,只有家人,我的內心總有一個留給他們的位置,總存在一份不變的親密感……

同讀一本書:加強親子連結的平台

by Presence Quotient

無可置疑,疫情影響了我們和家人朋友的關係;特別對於年輕一代,所受到的影響就更大,甚至叫他們難以掌握怎樣才可以在疫情下做到健康交往。在2021年,活現和RE:NEW就疫情如何影響美國華人教會的年輕人做了一項調查,發現疫情期間,青少年和父母因有更多時間一起待在家裡,彼此的距離也比以前拉近;但也有不少青少年和父母多了磨擦和爭拗因而不知所措。

土生土長華人子女的成長與成熟(二)

by Presence Quotient

上期文章提到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模範女兒Yanzie,如何面對父母的期望、美籍華裔的身份認同,以及高中生涯的挑戰。Yanzie將繼續談及她入讀大學之後的轉變,與父母關係的轉化,信仰如何幫助她成長與面對困難。最後寄語年輕人和父母如何互相體諒,建立和諧溫暖的關係。

土生土長華人子女的成長與成熟(一)

by Presence Quotient

在華人父母眼中的所謂完美子女,相信不外乎擁有幾個條件:讀書成績理想、在家幫忙家務、在校活躍參與、與同輩相處融洽、對長輩恭敬有禮、做事盡責、愛護家人。當父母努力教養子女,栽培他們懂事優秀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他們怎樣看自己的身分認同、與父母的關係、在學校所面對的種種挑戰?

愛的言語 -「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by Presence Quotient

我們每人期待愛語都不同,家中的小孩、伴侶、父母各人的需要也不一樣,就在這個感恩節發掘身邊人愛的言語,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謝意,相信他們更能深刻感受你的愛和感恩!此刻,你體會自己的愛語又是什麼?

如何傾聽孩子的內心聲音?-「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by Presence Quotient

神所造的每個人都很獨特,即使是兄弟姊妹,個性都可能截然不同。但無論個性如何,孩子跟成年人同樣需要被了解。我常問自己:我怎能多了解我的孩子呢?參加了葉顔瑋茵博士的親職講座之後,讓我更掌握了解孩子内心需要的方法和步驟······

與青少年子女溝通的秘訣 – 「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by Presence Quotient

在每一個不同時代成長的人,都有著不同的追求和人生目標。經歷過去二三十年科技的發展,今天青少年的生活模式、思維習慣、理想和目標,跟我們年輕時大不相同。葉顏瑋茵博士給我們一些實用的溝通秘訣,助我們在兩代的差異中能找到與青少年子女相處的智慧。

當我說我是你父親時 -「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by Presence Quotient

當兒子小的時候,有一段日子我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建立父子的關係。有時看得太重,有時看得太輕。看得太重會執著,便多有苦惱而沒有喜樂,生命變成為沉重的包袱,失去了平衡;看得太輕就變得沒有承擔。從失敗的經歷,我終於覺醒了,通過尋夢活動、積極聆聽,來和他建立關係、建立人生的方向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