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會讓情緒有所好轉,但是真的很不想動,處於抑鬱狀態的人都會很被動嗎?怎麼去克服?
不想動,對自己想做的事情失去興趣,這是抑鬱症最明顯的表現。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不想做的事情先分類,評估一下,不想做嚴重到什麼程度。然後,我們幫助對方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從淺到深,從願意到不願意的事情,一步一步幫助。在運動項目上,要因人而異,不一定是游泳、跑步等才是運動,其實走路也是運動方式之一。對於一些連起床都有困難的人,只要願意起床去洗臉、刷牙或喝水,就是進行運動的動作了。根據抑鬱的嚴重程度,從淺到深,從輕到重,慢慢幫助對方一步一步走出來。
在過往的經驗中,有些人完全不願意動,我們會利用動物,比如有些人喜歡貓、狗,我們會找貓、狗來與他作伴,貓狗在動的時候,他也就會跟著動了。我們也可以從他喜歡、興趣、容易做得到的東西入手,比如對方喜歡聽音樂等方式慢慢讓他動起來。因此,不要急著讓抑鬱患者做激烈運動,雖然我們知道運動對抑鬱患者很有幫助,但是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而定。在運動項目中,游泳對抑鬱患者幫助是很大的。
一般對輕度抑鬱患者,我們不建議馬上吃藥,心理輔導加上一些社交、運動以及喜歡做的事情比如溝通、看書之類等,以此一步一步地克服不想活動或被動的症狀。
抽搐,是抑鬱症帶來的身體反應嗎?該怎麼辦?
抽搐,不是抑鬱症常見的病症。但抑鬱跟抽搐之間有緊密的關係。在抑鬱的時候,過去一些痛苦、創傷後遺症可能就會帶來心因性的抽搐發作,是心理反應。抽搐頻率高的背後可能有情緒創傷的原因,而情緒上的焦慮抑鬱又會引起抽搐,這是一種附帶的關係,並不是直接引發的關係。
一般來說,抑鬱得醫治之後,抽搐的情況會慢慢減少;如果是創傷緣故,醫治抽搐也同時會醫治創傷。如果抽搐是因為癲癇發作,則需要進行另外的測試,分辨是由於哪種原因引起的。所以,要先了解抽搐的情況是哪一種後,才能對症治療。抑鬱期間抽搐,需要先排除不是癲癇發作的情況,了解確定是哪一種情況,再做一些有針對的治療會比較有效。
抑鬱症不但帶來心理的痛苦也帶來身體的疼痛,這是主觀感覺嗎?還是生理上客觀就會受影響呢?
一般來說,抑鬱症是情緒的病症,主要的症狀有疲倦、想自殺、無法入睡等等。身體疼痛是很少見的病症,但是抑鬱症有可能把身體裡面原本就有的疼痛感更加彰顯出來。比如,抑鬱患者太過傷心,身體有胸痛、疲倦、肌肉疼痛、身體顫抖、有發熱的感覺。這一方面有可能是情緒長期的悲哀、緊張感產生的身體疼痛的感覺,另外一方面是心情長期的低落使身體原本的不適感更加地明顯。身體的疼痛有可能是抑鬱症的表現,但不是說身體的疼痛是抑鬱症的病症。身體和抑鬱症是互相影響的,但並不是說因為身體疼痛直接導致了抑鬱症的病發。
工作對抑鬱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對於嚴重的抑鬱患者而言,無法進行正常的上班。因為難以集中精神,無法思考,做決定非常猶豫;體力上覺得很疲倦,精神不振;在人際交往上會過於敏感或是由於抑鬱太重就變得遲鈍;睡眠上,無法入睡以至於難以集中精神,或是睡太多無法起床;飲食上,食量大幅度減少或是增加;興趣上,失去原本的活動能力,對外界很退縮甚至隔離;情緒上,非常煩躁不安,常常想哭甚至想自殺. …..
輕度的抑鬱患者還未嚴重影響功能上的損害,但重度抑鬱患者已經嚴重損害到功能,根本無法進行正常上班、上課、跟別人社交等等。一般來說,病情持續兩週以上的抑鬱,是比較嚴重的抑鬱症。如果他能上班,說明抑鬱情況是比較輕微的。
對於抑鬱患者而言,問題不在於想不想上班,而是能不能上班。如果勉強抑鬱患者上班,可能無法做到;但可以鼓勵抑鬱患者多做一些運動,比如散步、游泳等,或一些他有興趣的活動,比如聽音樂或寫日記等,這對他是有好處的。在鼓勵抑鬱病症的人參與運動或社交時,前提是建立在不強迫對方的基礎上。如果他嚴重抑鬱到無法起床或者由於失眠無法集中精神去做這些事情,那麼此時起床、洗臉、刷牙和吃飯對於他來說就是基本的活動。對於功能上損壞還沒有那麼嚴重的抑鬱患者而言,想上班就上,但可以減少上班時間,若抗拒上班就先不要勉強。從他想做的事情和能參與的活動開始著眼會比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