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社交距離和口罩蒙面已成為新常規的日子,生活模式的轉變無疑使孩子及家長的壓力提升了不少。在「受壓家庭的出路」的上半部分中,我們了解到,即使在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家長的壓力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在今天的文章中,Kara Powell 博士將重點介紹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壓力。

(本文刊登於活現家庭雜誌2011年5月第2期)

作者:Kara Powell 博士

我們怎樣可以更有效幫助兒童面對壓力 ?

這個研究中有另一個好壞參半的發現,好消息是絕大部份青年(百分之八十六) 與少年(百分之七十四)是開放並願意與父母談及自己的壓力的,壞消息是: 只有一半的青少年曾在過去一個月內與父母提到自己的壓力6。換句話說,孩童對我們是願意開放的,但實際能溝通也不是經常發生的事。

雖然產生壓力的因素,有些可以控制,有些卻不能,但我們絕對可以改變在家中應對壓力的方法,以下是一些有助家人探討壓力、讓家庭可成為壓力避風港的建議:

1) 告訴孩子你對他的發現: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得困擾或心煩意亂,又或者他比平常更多藉着媒體去逃避現實,要讓他知道你是注意到的,嘗試用這些觀察去打開話題:「我留意到你最近有心事,有沒有可以與我分享的呢?」

2) 適當發問問題:有時需要直接了當點,與其旁敲側擊地問孩子有關朋友、功課或其他活動,有時可單刀直入地問:「假如你現在有壓力煩惱,那麼會是甚麼呢?」

3) 現身說法:想像現在時光倒流,你在初中及高中時遇到甚麽壓力呢?你當時怎樣處理?如果你面對壓力時會胃痛或頭痛,而你的孩子也有同樣的反應,那麼你便可讓他知道你能與他身同感受。

4) 要讓感受成為談話的重點:在我家裏,每天我都會問孩子:「你有甚麼感受啊?」 無論有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發生,我都希望孩子學會表達他的感受,這也包括壓力與令他們失望的事情。

5) 運用遊戲 — 「下一步將會發生甚麼事 ?」:通常孩童的壓力是因對一些未知的事產生恐懼或作出最壞打算。我有個朋友常與他的孩子玩這個「下一步將會發生甚麼事 ?」的遊戲,幫助孩子現實地預計後果,我朋友會利用接送孩子去打球的機會,在車上給他們一些個案(無論是真實的或假設性的),然後問他們:下一步將會發生甚麼事 ?這可訓練他們知道一些選擇背後的邏輯後果,令他們覺得有控制權及引導他們作明智之抉擇。

6) 嘗試除去壓力的源頭:很多時候父母是可以幫助孩子去除壓力根源的。如果他們過於忙碌,可幫他們減少一些活動,如果他們的朋友是害群之馬,便要介紹他們認識別的孩子,總之,嘗試與他們一起去想,怎樣才可令他們過些安心的日子。

7) 爭取支援:大部份人感到壓力越大時,便越少與人交往,但其實這往往是處理壓力最差的方法。無論個人或家庭,得到群體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不論是電話聊天或約會朋友,又或者多找一個家庭出外遊玩,對減壓都有幫助。

昨天我對丈夫說:「要好好教養子女,我認為最重要是有足夠精力。」當我疲倦及受壓時,我便是一個最差的母親。因此,最能幫到孩子的就是先為自己減壓。

歸根究底,家庭健康,一切都可能由父母開始。

實際行動:

1) 這篇文章內的建議對你的家庭有沒有幫助呢?

2) 今個月你會做些甚麼去為自己減壓呢?你會怎樣去製造多些家人相聚的輕鬆時間呢?

建議資料:

The Three Big Questions for a Frantic Family: A Leadership Fable About Restoring Sanity To The Most Important Organization In Your Life, Patrick Lencioni

Adrenaline and Stress, Archibald Hart

Silence and Solitude (Fuller Youth Institute)

Activating and Resting (Fuller Youth Institute)

6.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 Stress in America Report”

©2011 Fuller Youth Institute

本文蒙福樂青少年研究所允准轉載

作者介紹:Kara Powell 博士是福樂青少年研究所的行政主任及福樂神學院的教授。

正如我們在上文中所讀到的那樣,簡單如傾聽您的孩子和與其交談就已經是幫助他們緩解壓力的重要部分。請根據上面的「實際行動」,以個人的方式運用 Kara Powell博士的觀點來緩解您的家庭生活壓力。儘管疫情的變化給我們的家庭造成了壓力,但我們可以採取必要的步驟來恢復家中的和諧並加強我們的家庭關係。


活現是一個關注家庭和青年人的機構,幫助他們以基督徒的價值觀融入每天的生活裡。版權為福樂青少年研究所所有,蒙福樂青少年研究所允准轉載,不能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