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藹麗
疫情爆發已足有一年,不管是喜歡或是無奈,我們都建立了一套新的生活模式,習慣了一種新的日常。在這些不平凡、不平靜的日子,其實仍有許多學習,很值得我們珍惜;仍有不少片斷,一直在滋養著我們的心靈,成為我們人生旅程中的獨特風景。
從以食會友到以食持家;美食共嚐到美味共享
中國人素來重視吃的文化,而食物也是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美妙元素。以食會友常是我心中的所念,過去當找到環境特別、食物有質素、價錢又公道的好地方,我總愛邀約好友前往一聚,美食共嚐,美好時光共享。我也曾有個構想,把以食會友搬到家裡來,把我出外旅行時吃過的美食,製作一些簡單融和各地風味(Fusion)的美點,來招待好友。

其實煮食並非我的強項,但我覺得愛和誠意,總能為食物添上不一樣的滋味。與朋友美食共嚐的樂趣在新的日常下停擺了,為了安排家人的三餐,製作美味的需求卻是大增。兒女們因疫情搬了回家,難得大家可以多了圍在餐桌上吃飯聊天,看見他們吃得快樂、談得興奮,就更體會食物有一種能把人的心扣在一起的魅力。這些日子我落實了自己製作美味的夢想,只是從以食會友變成了以食持家。
享受美食的樂趣搬了回家,連買菜的文化也在變。過去雖然團購和網上買菜一直存在,疫情卻令這些活動一瞬間蓬勃起來,也令人與人之間,多了一個很實際的話題和共通點,平常少有聊天的人多了互動;平常本來就是好朋友的,就多了互通行情、聯手團購、美食互贈和心得分享,打從生活的最基本彼此記念、互相扶持,從美食共嚐到美味共享,這也是疫情下增進感情的良方。
這期間我自己最大的得著是做出了蘿蔔糕。我媽年輕時是職業女性,不善於烹飪,但蘿蔔糕總算是她的招牌菜,也是我家過年的傳統。媽在2017年回天家後,家裡就沒有人再做蘿蔔糕了。疫情下多了煮菜,而食材可網上訂,送到家門,更加容易準備。因為一條又肥又新鮮的蘿蔔,成就了我做出蘿蔔糕的心願,傳承媽留下來的傳統,讓兄弟姊妹們能再嚐到媽的口味,十分感恩。

聖經裡提到「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 3:18) 食物,是一種很具體愛的表達和交流。疫情限制了人的相聚,卻限制不了一顆顆相愛、互相扶持的心,但願這些美味共享的日子,令我們的相愛變得貼地,也為我們締造出令人回味無窮的經歷,成為此刻滋養我們心靈的養分。
活現是一個關注家庭和青年人的機構,幫助他們以基督徒的價值觀融入每天的生活裡。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quotient.org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