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現簡訊2014年2月號)
採訪: Elizabeth Mak
『她給我看她手臂上多處嚴重的傷痕,每隻手臂上最少有四十多個割口。』
一個清晨,張牧師正預備送他的女兒上學,無奈地講述女兒的病情。為了隱瞞自殘的傾向,張牧師十六歲的女兒常常穿上長袖的衣服,和不自覺地重複著拉下袖子的小動作,避免讓別人看到手上的傷疤。張牧師夫婦察覺女兒的病情後,馬上送她到醫院診治,心理醫生初步診斷她患上了嚴重的憂鬱症。
張牧師:『我們也察覺到她有些不大對勁,但想不到竟會如此嚴重。』
大家對「憂鬱症」這個名詞並不陌生,但當它出現在教會的時候,大家總會有一種無法觸摸的感覺。教會中隨時會遇到飽受憂鬱情緒困擾的會友。別的身體疾病,很容易可以得到弟兄姊妹的關懷 – 即時到醫院探病,和熱心地送上食物;相反憂鬱症患者,卻常被人誤解和忽視。
張牧師:『可能大家對精神病有所忌諱,因此對病症和患者不甚了解、不願意提及也害怕接觸,亞裔更傾向把這些疾病隱藏 …。』
憂鬱症的癥狀是在日常生活中持續感到情緒低落及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內心會有揮之不去的內疚感及自覺無用的想法,基督徒中也有不少憂鬱症患者。憂鬱症患者不限年齡和文化種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有超過三億五干萬人患上憂鬱症,在全球殘疾類別榜上排列首位。憂鬱症被公認是引致其他疾病的主要因素,更甚的是,患者可有自殺傾向。事實上就算是最虔誠的信徒、牧者或教會領袖,甚至聖經裏的不少人物,也曾患上憂鬱症,經歷過痛苦的掙扎。
張牧師:『此病極其普遍,甚至很多家庭都有成員遇過精神病的困擾,由於患者家屬不懂得如何處理,或沒有及時尋求幫助,我們身為牧者是有責任勸勉他們接受專業治療或給予輔導的。』
廿一世紀美國人的生活複雜而充滿壓力,甚至教會頻密的活動也經常使人乏力。當我們對這些生活的要求和壓力應接不下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情緒低落和意氣消沉的感覺。我們絕不能輕視這些癥狀,在教會的群體生活中,多關注弟兄姊妹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對於長期憂鬱病患者,普通的關懷鼓勵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
正如張牧師女兒的病例,她的憂鬱情緒很難得到舒緩。在她出院六個月之後,張牧師夫婦發現女兒再次割傷自己的身體,這次的傷痕是在腿上。她被送返醫院住了六天,醫生診斷她患上第一類躁狂抑鬱症及思覺失調。張牧師夫婦認為女兒無法正常上學,於是報名修讀醫院特設的高中自修課程,安排老師到府作個別輔導,協助她完成高中學業。由於女兒住院及各項治療皆分佈在洛杉磯不同的地區,每天的車程不時超過一百里路。雖然接受了數月定期的治療,幾個月後女兒卻忽然用火燒傷自己,需再度入院五天接受治療。
張牧師:『抑鬱病者的真正需要,並非那些鼓勵甚至鞭策他們要重新振作,提起勁站起來向前出發的聲音, 而是發自愛心的接納和鼓勵。 關懷者必需願意耐心聆聽和付出實質上的關懷, 才可以讓病者信賴和感到被愛。』
基督徒患上憂鬱症往往被視為羞恥。一般信徒認為,如果真正經歷神救恩的喜樂、真心的悔罪、放下自我而謙卑服事別人,基督徒是不可能會感到憂鬱的。若我們嘗試看憂鬱症如同癌症一般,也許會比較容易理解和接納。有些癌症的成因確是由於疏忽照顧身體所致,但很多患癌者卻是從不抽煙,飲食健康,定時運動和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事實上現今的環境充滿致癌物質,每個人都有患癌的機會。
張牧師:『教會中仍存在著很多錯誤的觀念。如果你要倚靠藥物,或求助於輔導,你便是弱者…信心不足… 結論是得到心理病,就等同輭弱羞恥。』
人體的構造是很複雜的,而憂鬱的成因亦很多面化。它不獨是社交問題、靈性問題或化學(賀爾蒙)問題那麽簡單。在某人身上有效的治療,卻不保證適用於其他人,就如其他疾病一樣,神會用各樣的方法去醫治憂鬱症;例如靠著醫生、藥物、物理治療或垂聽我們懇切的代禱。無論處於任何境況,我們必須定晴在主耶穌基督身上,主明白罪人的困苦,衪的復活和勝過死亡帶給我們盼望,教會應該把這盼望傳給受苦的人。教會是主的身體,當用主基督的愛來擁抱心靈痛苦、陷在憂鬱的肢體身上,使他們不再孤單地走在黑暗中。
張牧師:『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一章說明神是賜各樣安慰的神,衪在一切患難中安慰我們,好叫我們也能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認為很多時候基督徒對別人的要求和批評,更過於上帝對我們的要求。』
華人教會如何能幫助有需要的憂鬱病者,張牧師提出了以下三項建議:
1) 培訓領袖人才 – 為有關懷、憐恤及輔導恩賜的領袖們提供訓練,使他們能在教會的前綫照顧那些患上人格障礙、憂鬱症及精神病患的會友。沒有教會可以瞬間訓練所有的領袖同工,但對於那些願意與受苦者同行的可先給與訓練。
2) 活出恩典 – 如果我們的信仰是建基於神的救恩上,我們便應該將這份恩典落實在我們的事工和關係上。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下常會產生羞恥和罪疚等問題,但在神的恩典裡是應存在接納和包容的。
3) 深信神能使憂患困苦轉為祝福 – 雅各書1:2-3「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憂鬱症可以轉化成為個人靈命成長的經歷。路雖難走,但相信神會藉著此試鍊塑造我們的屬靈生命,讓我們的經歷成為其他憂鬱病者的祝福。
藉著女兒的憂鬱症,張牧師一家在困苦和絕望中經歷到神的同在和安慰,憑著信心與女兒一步一步地走過死蔭的幽谷。在患難中讓他們得到安慰和倚靠的經文是詩篇三十四篇十八節: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