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雜誌2011年5月第2期
吳曉光
每個人的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有的是內在的,如階段性成長所帶來的壓力,包括學業、交友等;有的是外在的,來自環境,如單親家庭、金融風暴所帶來的力不從心、無所適從等。不管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人若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會嚴重地影響身心的健康。
根據美國心理學協會(APA)最新公佈的「美國的壓力」最新研究報告,由於關注金錢、工作與經濟,洛杉磯居民的壓力遠超過全美平均值,高居全國第一。而洛杉磯人比起美國其他大城市居民又比較不會疏壓。這裡,我們給大家介紹幾個疏解惱人壓力的方法。
方法一:調整心態,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有人說,「態度決定一切。」這話一點不為過。壓力,通常是因為人的能力無法順利地應付外在環境的威脅,因而相應地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如疲累、易怒、頭痛、不知所措等。如果我們能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超越環境進行換位思考,以積極的角度來看待壓力,雖然逆境還在,但它對我們的影響會減輕。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有俗語說,「危機中必有轉機。」都說明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如果我們能改為以積極的態度去感謝我們所擁有的,而不是單看我們所沒有的,我們的壓力自然會降低。當然,這樣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的學習。
對於自身成長過程中的階段性壓力,可以常用一些積極的想法提醒自己,如「一切都會過去的」;「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誰都會犯錯」。這樣也可以降低壓力。
方法二: 將生活的重心轉向家人,重拾親情。
過簡單生活的同時,將重心轉向經營家庭和親情。當被外界壓力壓的透不過氣時,往往會發現親情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全家人可以一起做節衣縮食的計劃,減少一切不必要的開支,量入為出,過簡單的生活;家庭成員間彼此鼓勵、互相打氣,全家人可以一起去做一些免費的、有益健康的活動,如散步、遠足、球類運動等。置身於大自然中不僅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使心胸更開闊,有助於全家人更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起共度難關。
方法三: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因壓力而感到情緒低落時,找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例如,讀一本喜歡的書、雜誌;整理過去的照片;和朋友聊天;放鬆心情聽音樂;或編織毛衣等。或找個社會公益團體做義工,去關心別人。有人說,「當你感到痛苦時,最好的解脫辦法,就是忘記自己而轉向他人。」這樣更能體會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道理,壓力自然也會減輕。
方法四:藉此機會反省人生。
當生活一切平順時,人們往往容易視自己所擁有的為理所當然。可是有一天,當逆境來臨,所擁有的東西被剝奪時,才忽然領悟到它們的寶貴,如工作、健康、家人的親情。不妨藉此機會反問自己,「我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否只為了事業、金錢、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以及孩子考上更好的學校?有很多在這巨大的金融海嘯衝擊下失去工作的人,經過自我的反省,重新找回信仰,回到上帝的身邊,使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有了調整,認識到在自己的生命中還有比工作、金錢等更重要的東西,這豈不是「因禍得福」嗎?
方法五:也是最重要的,借助信仰的力量。
人有信仰,才能學會站在高處,從上帝的角度縱觀周遭所發生的一切,從歷史的角度看問題,使自己有所成長。有些當時覺得是天大的事情,幾年後因著我們的成長再回過頭來看,根本不足掛齒。何況上帝是愛我們的,他向我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耶利米書二十九章11節) 。「天怎樣高過地,照樣上帝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章9節),儘管我們會遇到各樣的逆境和難處,但上帝應許我們,「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八章28節)。況且他還將「靈丹妙藥」賜給我們,「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得前書五章7節)「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他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四章6節)
由此看來,壓力不一定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珍惜所擁有的;同時,對人生有所反思,調整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找回生命的真正意義,讓自己的心靈在逆境中有所成長。而信仰則是造就堅強心靈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