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家庭雜誌)
Catherine Hittinger
有一天在我11歲女兒的排球比賽中,我觀察到其中一位發球員身體和情緒上的變化,每當她成功得分時,就會馬上身體挺直,笑容燦爛,更充滿自信的發下一球。當發出的球漂亮地飛過球網時,她的自信又再一次被提升。這使我聯想到那些小學生踏入初中階段的種種情景。
我任七、八年級老師已有十年,教師中流行一句話「老師對學生的感覺,祗有愛或討厭之分」我是屬於愛的那種。這群少年人喜歡模仿大人,不時裝出成熟的樣子,但遇上不如意時,又會哭得像個小孩。他們貪玩,不一定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但又喜愛被人讚賞和擁抱。學業方面,他們開始知道要努力學習,明白爭取好成績的重要。他們嘗試與朋友交心,渴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同儕的認同。
孩子在小學階段奠定基礎,經過初中的琢磨,為踏入高中作好準備。初中老師的責任是要裝備學生們的知識和技能,來迎接人生下一站的挑戰。孩子要學習面對失敗,從中汲取教訓,跌倒時父母應給予諒解和支持。同時父母和老師們也不要輕易插手,要讓孩子們自己摸索如何克服困難,從而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信心是從經歷和勝過無數的困難而生的成果。
發育期的青少年在身心靈都面臨很大的變化。不但身量成長加快,聲線轉變,在賀爾蒙的影響下,情緒更是起伏不定,原本溫馴的性情會變成多愁善感,芝麻綠豆的小事都可看成世界末日,別人一句批評,足可令他們心碎,自尊心受創。身為初中老師的我,盼望提醒為人父母的,要體諒孩子們在這個階段的情緒變化、耐心引導他們轉向正確樂觀的人生觀。
男女孩子這個階段在生理上的變化並不相同。女孩子會有月事的來潮,胸部與臀部也開始發育,隨之對自己的身材敏感起來。而男孩子迅速長高和變換聲線,面上長出鬍子,也開始產生對性方面的反應。而不論男女都有青春痘的煩惱。這種種突如其來的轉變,使他們對自我感到迷茫,有些孩子會天真地設法逃避長大,有些卻相反地嫌成長得太慢,急不及待要成為大人。所以在發育期間的孩子們極需要家長正確的指引,使他們能欣然過渡這成長的階段。
對我現在任教的學校來說,老師和家長都十分注重學生們所遇到的成長問題。當孩子從小學走進中學,他們像個隨時爆發的計時炸彈,老師們需要進入孩子脆弱的心靈世界,塑造他們的思想。這些孩子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但很容易受到同儕和傳媒的影響,亦會依賴社交網站來建立個人形像,方向搖擺不定,卻往往在真實的生活中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
父母眼裡,很難想像昔日抱在懷裏的嬰孩,忽然長得跟自己一樣高了。此時,做父母的也必須伴隨孩子轉變的過程,習慣孩子已不再言聽計從,自己也要與時並進,積極參與孩子的天地和活動,試圖與他們的同儕壓力和不良媒體的影響力抗衡,把握任何機會指引孩子走正確的人生路。
學生在升上中學的過程中,老師在管教方面也須變通。小學老師可以當著全班同學面前,對學生警誡和糾正他們的過錯。但踏入初中後,一位稱職的好老師不會當眾羞辱學生,卻會私下與犯錯學生討論溝通,讓他們清楚明白紀律和界線。相反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受到老師責罰時,其自尊心會蒙受損害,結果一道無形的牆會築起來,阻隔師生的關係,孩子將不再接受老師的指引。所以管教應該公平一致,堅定不移,以實際環境衡量後果,最重要的是必須以愛心出發。
在這過渡期間,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就如以上提及的球賽發球員,當每次發球成功時,她的信心會大大提高,那一刻,她光芒四射,尤如擁有整個世界。老師和家長可為孩子們製造建立信心的機會,給他們定立更高的目標,在課外活動中加強他們的責任感,
例如協助照顧學校的小寵物、清潔校園;或在家中幫忙家務、照顧年幼弟妹等。當他們能把任務完成,自覺已經長大成人,信心便會自然產生,並不斷增長。
老師和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隨時可以建立或拆毀孩子們的自信心。我們必須用正面的言詞去鼓勵他們,讓他們可以放膽嘗試,勇於面對失敗,縱使時有失望或困擾,也不會氣餒,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除極度危急情況外,否則不要高聲責罵,與孩子對話時也要顯出尊重,這樣他們才會學到尊重和願意接受意見。
其實我們也曾經歷孩子們的每個階段,回想當年初中的歲月,也遇過多少挫敗,感受過世界末日般的痛楚。當我們的孩子正處於這個人生中既脆弱又尷尬的階段時,我們該騰出時間來細心聆聽,正面積極地回應,而不作負面的批評,讓他們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助他
們一步一步建立自信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