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如何塑造你的人生抉擇
當茱莉正思考如何寫大學申請的內容時,她的媽媽走進她的房間。
「你會申請柏克萊大學,對嗎?我真渴望柏克萊可以收你。」
瞪了媽一眼,茱莉回應說:「我會申請柏克萊,但我更想進加大洛杉磯分校,讀英文和電影。」
「讀電影如何養活自己!難道要爸媽永遠養你嗎?」
「你和爸只在乎我將來賺多少錢,總之我不用你們供養。」 茱莉顯得不耐煩和生氣。
「我們也不只在乎錢。不過假如你收入不理想,就連餬口買房子都不行,不要忘記你連燒飯也不會哩。」
……………………….
有時當談及大學、將來的職業、生命的抉擇、甚至照顧自己的能力,最終都是誤會、缺乏尊重、互相攻擊的爛局收場。這對話的情況並不罕見,尤其亞裔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意願背後,總帶著各自一套的價值觀。這些激烈對話往往都會引致關係破損,造成兩代之間心靈的裂痕。
兩代之間怎樣溝通各自不同的價值觀是很大的挑戰。首先我們是否意識自己的價值觀,而對這套觀念有多堅持?亞裔家庭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和家庭三方面,而這三方面也正是上一代和下一代最大分歧之處。相信如能看清兩代的立場,會有助彼此溝通自己的意願,但同時能尊重對方的價值觀。
對教育和工作價值的不同看法
今曰年輕的一代被稱為 「千禧代」 ,大抵是指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一群,他們也是在職場上最年輕的族群。有人稱讚這族群,認為他們關心政治、在科技上精明,又有創業精神;但亦有人批評他們,指他們自戀、貧窮和重視權力。
嬰兒潮是指出生於1946至1964年間的一代。這一代成長於冷戰和二次大戰後影響下的時代,他們往往被形容為自我、自由奔放、對社會關懷的群體;但同時部分嬰兒潮的人也會憤世嫉俗,對政府和當權者不滿。
這些特色不難見於美籍土生的亞裔父母,也許在移民的亞裔父母身上就不太明顯。然而移民家庭卻很重視接受高等教育、成為勤奮的員工、努力賺錢和積極儲蓄。根據 Pew研究中心的報告,美籍亞裔包括移民在内,會視婚姻、親子關係、工作的努力和成功過於公共事務。 (註一) 統計顯示39%的亞裔成年人會認為亞裔家長在學業成績上,給與子女過多的壓力;但美裔家長在這方面的情況只有9% (註二)。
我們開頭的例子中,茱莉對母親的反應十分憤怒,認為她只重視以收入來衡量的成功。茱莉看重的是工作背後的意義而非金錢的回報,她渴望能發揮自己的所長而有所成就。她母親所表達的卻是 「謀生」 的論點,並她一貫以工作來維持穩定生活的信念。
兩代同時對教育和工作都有自己的見地;上一代尋找實際和傳統的教育,而這一代重視指向豐富人生體驗的整全教育。能夠意識到這差異會為探討教育和工作的難題上帶來曙光。年長一輩若能讓千禧代有更多空間去探索,年輕人自會感激;而子女若能體會上一代從生命中悟出的智慧,而踏實地計劃自己的前途,那父母也自然感到安慰。
對家庭價值的不同看法
有時父母和子女的矛盾源自大家對關係建立的不同理解。在亞裔家庭中,一般長幼有序,十分重視對長輩的尊敬。由於孝順、尊敬父輩和長者甚為重要,這一來每日彼此的相處以至於生命的主要抉擇都會受到影響。孩子要表現對父母的尊重,就必須順從父母所講的每句話。換句話說,子女一切生命的取向和選擇,從高中的活動、到大學選科、擇業甚至擇偶,都間接由父母來決定,亞裔孩子們意識到滿足父母的要求是他們在家所要扮演的角色。
相反,千禧代要求互相尊重,而尊重是要在關係中贏取的、並非由一方因年齡或輩分而向別人要求的。這不同的期望不時會令一方或雙方感覺不被尊重、無從發聲、甚至慘遭誤會。
故事之始,當被母親質疑她的雄心大志時,茱莉頓然感到不被尊重;而當茱莉露出不滿的臉容和眼神、並假定媽媽只會向錢看時,也令母親感覺難堪。聖經清楚地教導兒女們要孝敬父母(出20:12;箴17:6;太15:4-6;弗6:2-4),但可惜這些教導有時會被亞裔文化扭曲了,習慣地向子女發出指令,而忽略把子女當作長大了的成年人來看待。當父母渴望關心子女時,其實可以嘗試以問題來取代指令和勸告,多些聆聽而減少給與意見。
看上帝的呼召
我們成長的文化對我們如何看教育、工作和家庭影響深遠。不過站在我們跟隨基督的門徒身份上,我們該用甚麽價值觀來對待這些生命重要的環節呢?
我們信徒的身份應該是讓世人可以看見的,這在我們所重視的事情上更應如此。當世人都在看基督徒時,是穩健的經濟、名譽、地位至為重要,還是上帝遠超過這些呢?父母不但對子女的價值觀和人生取向影響重大,對子女能否延續父母信仰的傳承也十分關鍵。
哥頓大學心理學教授Kaye V. Cooke發現對步入成年的年輕人,父母的角色是十分關鍵的。她發現那些剛進入成年、又在尋找神的人,極渴望父母可以聆聽和接納他們。(註三) 事實上簡單的聆聽已足以大大改善兩代之間的關係。
如何打開兩代健康的對話
試想如果茉莉和母親在對話時能不去假設、並多考慮對方的價值觀:
當茱莉仍在弄自己的手提電腦時,母親問:“可否告訴我多些關於主修電影的事?”
「媽,這很精彩的。我會學習電影的歷史,又可學到如何使用最新技術來製作和剪輯。我更可以把我對寫作的熱愛結合對電影的興趣。」
「聽來真的很精彩,而你從來都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主修電影在工作上有何出路呢?」
茱莉抬頭,望著母親笑了。她從未想過母親會支持她搞電影的。
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不可能完全,因我們都是不完全的人,也大多數時間都不懂得聆聽。若我們能在對話中採取學習者的態度,尋求更多了解對方的思維和價值觀,那麼兩代間的對話就能改善。
以下所建議的一些問題,可讓家長和子女坦誠地討論有關才能和夢想的議題:
– 你喜歡做些甚麽和不喜歡做些甚麽?
– 你有甚麽強弱處?
– 你在工作中最看重是甚麽元素?
– 如何知道上帝對我們的呼召?
作者:Joanna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