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由於問卷的回應數目有限,不建議以報告作為普遍推論,只適用作為華人教會青少年事工的參考。
Copyright © 2019 Presence Quotient®。如果您希望使用或發佈此報告,請通過info@presencequotient.org 電郵與我們聯繫。
前言
目前教會老化和青少年信徒流失現象日趨嚴重,活現機構持守新一代文化宣教的使命,期望透過發展一套問卷,藉以了解青少年、家長和青少年工作者(牧者和同工)三方面對於青少年事工的看法。自2019年五月中到八月底我們在南加州聖加谷地區和北加州不同的教會展開了問卷調查,共收集了125人的回覆,活現希望藉問卷資料分析的結果,能幫助教會更有效服事年輕的一代。
目標
更多了解今天教會的年輕人和青少年事工,以致活現和教會能掌握一些指標,更有效服事年輕一代。
問卷參與作答者
調查中共收到125份填寫的問卷,其中青少年參與者佔30.4%,青少年工作者佔12%,英文作答家長佔21.6%,中文作答家長佔36%。

資料分析
本報告將分別從以下四方面來分析:
1.當今青少年所面對的挑戰
我們從青少年、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家長的角度來看甚麼是當今青少年所面對的挑戰。
1a. 青少年認為自己所面對的挑戰:

分析
青少年認為自己所面對挑戰的前三名為:
1.時間管理:調查中最主要的挑戰是時間管理,共佔60.6%。青少年進一步解釋時間管理挑戰多源於沉迷電動遊戲、社交媒體和行動電話,因而造成時間不足。
2. 信仰:其次是信仰,佔36.4%。青少年階段多為信仰落實的時候,從父母或老師的信仰落實成為自己的信仰、建立和神個人的關係。他們對信仰的真實性產生好奇與掙扎。
3. 學業:學業佔33.3%。有些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學業上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因而造成壓力;大多數是因為花太多時間在電動遊戲、社交媒體和行動電話,導致學業受到影響。
1b. 從青少年工作者和家長的角度,看青少年所面對的挑戰:

分析
資料顯示以青少年前三個選項為基準,來看青少年工作者及家長對青少年挑戰的了解:

✱ 時間管理:青少年工作者看時間挑戰為第五重要,英文與中文作答家長則分別為第二和第一。
✱ 信仰:青少年工作者與家長中只有青少年工作者認為靈命成長為頭號挑戰,但家長都不以此為前三名挑戰。
✱ 學業:只有中文作答家長看為第二重要挑戰,但對青少年工作者和英文作答家長來說,學業都不在前三名內。
✱ 中文作答家長認為青少年的前三名挑戰選項最為接近青少年自己的選項。
2.青少年事工的果效
2a. 青少年事工的果效評價

數據顯示,對青少年事工果效多數落在3(果效普通),其次為4(有果效)。認為1(沒有果效)的只有中英文作答的家長。評為2(略有果效)的以英文作答家長和青少年工作者居高。整體來看青少年對青少年事工滿意度比較高。青少年工作者和以英語作答的家長則認為效果普通。中文作答的家長,回應比較分散。
2b. 青少年問卷進一步問到「甚麼是有果效的青少年事工?」
根據結果可歸納為3個層面:信仰、日常生活和關係。青少年認為有果效的青少年事工包含:
✱ 信仰:信息容易明白,帶來盼望,激勵人心,幫助信仰成長。
✱ 生活:連結生活,並能提供實際幫助。
✱ 關係:感覺被愛,被接納,能安全地敞開心扉。
2c. 問卷邀請青少年工作者描述他們目前的事工狀態:
✱ 少部份認為很好、有好的領導、能使生命改變
✱ 「沒有異象,教會小無法有固定青少年事工,只能維持生存」
✱ 小教會青少年事工包括5歲兒童到青少年,都一起聚會
3.青少年開放的願意程度
3a. 對青少年工作者開放的願意度

數據顯示,年輕人對青少年工作者開放的情況為:21.6%表示總是願意,27%說經常願意,32.4%表示有時願意。
3b. 問卷進一步調查青少年願意對青少年工作者開放的原因
以下是他們的回覆:
✱ 青少年工作者的特質和品行:
⚬ 青年人
⚬ 平易近人
⚬ 樂意助人
⚬ 善解人意
⚬ 可有深度的聯繫
⚬ 可以信賴
⚬ 有能力
3c. 年輕人對父母開放的願意程度

數據顯示,青少年願意向父母開放的情況為:29.7%表示總是願意,18.9%說經常願意, 37.8%表示有時願意。
3d. 問卷進一步調查青少年願意對父母開放的原因
以下是他們的回覆:
✱ 父母的特質和品格:
⚬ 善解人意
⚬ 有同理心
⚬ 有愛
⚬ 可以信賴
⚬ 一致性
⚬ 像朋友的關係
3e. 青少年有困難時尋求幫助的對象

數據顯示,青少年遇到困難時尋求幫助的對象依次序為:首選好朋友33.3%,其次是主耶穌27.8%,再來是「我不想打擾別人」11.1%和父母8.3%。值得探討的是只有少數青少年尋求青少年工作者的幫助,並有高百分比的青少年不願意找人分享尋求幫助。
4. 彼此的關係
4a. 青少年工作者和家長彼此的關係的評分

4b. 問卷進一步請青少年工作者和家長描述彼此的關係
✱ 青少年工作者對家長的描述:
⚬ 多數願意支持但參與度低
⚬ 缺乏溝通
⚬ 語言文化障礙
✱ 家長(英)對青少年工作者的描述:
⚬ 多數認為青少年工作者曾嘗試支持,但關係有待加強。
✱ 家長(中)對青少年工作者的描述:
⚬ 半數認為彼此有溝通、並關係良好,
⚬ 半數認為彼此缺乏溝通, 關係疏離。
4c. 青少年工作者和家長對與青少年關係的評價

英語作答的家長與青少年孩子關係佔最多是 4 – 滿意的 (44%),少數為 1- 極不滿意 (3.7%)。中文作答的家長與青少年孩子關係佔最多的也是 4 – 滿意 (44.7%),而極不滿意為 0%。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關係最多為 3 – 普通滿意 (53.3%), 而極不滿意為 0%。
4d. 問卷進一步請青少年工作者和家長描述他們與青少年的關係
✱ 青少年工作者:
⚬ 有部份顯示與青少年關係良好而親密、可有深度交通。
⚬ 有部份顯示與青少年關係良好,但很難讓青少年敞開心扉。
✱ 家長-英:
⚬ 有些父母感到與孩子關係親密。孩子聽話而且和父母無所不談。
⚬ 多數父母認為關係不錯,但溝通很難深入,覺得孩子處於叛逆的階段。
✱ 家長-中:
⚬ 半數父母感到與孩子關係親密。孩子聽話而且和父母無所不談。
⚬ 半數父母認為關係不錯,但溝通很難深入,覺得孩子處於叛逆的階段。
4e. 家長對青少年事工參與度

資料顯示,英文作答家長有參與青少年事工的為22.2%,沒有參與的為44.4%。 中文作答家長有參與青少年事工的為9.5%,沒有參與的為66.7%。
結論
摘要
1.整體來說,青少年對青少年事工的滿意度相對的高。
2. 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者視信仰為青少年面對的挑戰,但中、英家長都不以此為前三名挑戰。
3. 大致來說,青少年工作者和家長都認為可和青少年建立關係,但難有深度溝通。
4. 有高百分比的青少年不願意和别人分享困難。
問卷的限制與改善的建議
1.參與人數普遍不足 (125),青少年比率更為偏低 (38)。
2. 因參與者來自不同教會,但問卷上並沒有要求填寫所屬教會,所以在分析上無法細分。
3. 問卷參與的青少年為初中到高中生,但問卷沒有要求列明青少年就讀年級、年齡和性別。
對帶領青少年信仰生命成長的建議
✱ 信仰方面:
1.父母要以身作則,並和青少年子女分享信仰經歷, 使信仰不只是教會生活, 而生命的重心也不應只是學業,而是信仰。
2. 鼓勵青少年參加信仰講座並加強福音真理教導,認識其他宗教以裝備自己維護信仰。
3. 青少年可多參加跨教會青少年活動,擴大信仰群體,同儕切磋,激勵成長。
4. 青少年工作者可增強事工訓練,更新事工視野。吸收文化和年齡差異的知識,學習聆聽,建立同理心。
✱ 日常生活方面:
1.可尋求專業機構協助,幫助青少年作有效時間、壓力和情緒管理。
2. 幫助青少年面對遊戲成癮及上網過度的問題,嚴重者應尋求轉介。
✱ 關係方面:
1.加強父母與青少年子女溝通,引導青少年打開心扉。父母與孩子分享家庭的計劃、方向和挑戰(家庭財務、工作上的問題等)並一起禱告。
2. 鼓勵教會中靈命成熟的成年人主動積極和青少年建立關係,進而邁向一對一生命導師的關係。
3. 青少年工作者和父母彼此可以增加了解,認識文化差異、核心價值所帶出的行為差異。
4. 家長、青少年工作者需有自己的支持系統。
5. 青少年事工和家庭事工結合,可以建立彼此搭配、互相支持的團隊。教會可為家長提供有關家庭基督教教育的訓練。家長和青少年工作者共同合作、互相支援,同心培育下一代。
✱ 全人成長:
家長、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都需要成長和更新。
活現回應
✱ 在文化和兩代溝通的挑戰下,青少年工作者和家長在塑造青少年生命中扮演關鍵的角色,當中技巧、耐心和同理心都不能缺少。家長和青少年工作者都是年輕人的榜樣,很需要合作,教會可以考慮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訓練,來加強雙方的溝通和合作。
✱ 反思問題:(摘自活現持續網上課程: 家長、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者的健康對話,葉顏瑋茵博士,2018)
⚬ 對教會:
1.教會為家長提供甚麽訓練,使他們能有效牧養子女?
2. 教會對家長參與青少年事工有何政策?
3. 教會如伺幫助家長與青少年工作者設定明確的角色界線?教會為青少年工作者提供哪些培訓?如何鼓勵家長與青少年工作者合作?
⚬ 對青少年工作者:
1.你如何與家長合作,在生命抉擇,群體和自我身份認同上,幫助青少年成長?
2. 作為青少年工作者,你認為你的責任是甚麽?你如何訓練青少年以基督徒價值觀來定不同活動的優先序?
3. 你如何評估青少年的能力、情緒和靈命健康?
⚬ 對家長:
1.你如何看青少年工作者的角色?你是否承認他們是屬靈領袖?還是你只視他們為大哥哥/姐姐(而需要向你彙報)?
2. 你願意與青少年工作者合作,引導子女定立生活的優先序,以及平?教會和學業的責任嗎?(明白青少年的能力和限制)
3. 家長的角色與青少年工作者的角色分別是甚麽?如何設定清晰的界線?
活現機構以致力新一代文化宣教為目標,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建立兩代的橋樑。 數年來經常與青少年、家長和青少年同工對話,了解他們的心聲和需要。同時活現有許多實用的產品提供參考, 歡迎購買使用。
讓我們各人在信仰傳承上都盡一分力,彼此鼓勵。教育孩子需要全教會同心的力量!
Copyright © 2019 Presence Quotient®. 如果您希望使用或發佈此報告,請通過info@presencequotient.org 電郵與我們聯繫。